在信息互联年代的背景下,网络购物给大伙带来便利的同时,假货的频繁出现也是让买家十分头痛的事情,更令买家头痛的事是买到假货时不了解去什么地方维权与如何维权。
互联网消费维权几招诀窍:
1、网上买到假货,起诉哪个更便捷?
依据《买家权益保护法》规定,买家通过互联网交易网站购买产品遭遇假货,既能够向销售者索赔,也可以向互联网交易网站索赔,还可以需要两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实践中,为维权便捷,买家一般选择起诉互联网交易网站。
互联网销售平台做被告是有条件的,在以下三种情形下买家可起诉互联网交易网站:
一是互联网交易网站不可以提供销售者;
二是虽能提供信息,但互联网交易网站对买家作出更有利的承诺;
三是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借助平台侵害买家合法权益,且未采取必要手段,则买家可需要二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。
除上述三种情形以外,买家只能需要销售者承担赔偿责任。
2、网上购物遇见假货,到哪里起诉更便捷?
民事诉讼法有“原告就被告”原则,即假如买到假货,买家要在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起诉。然而依据民事诉讼法司法讲解,网上购物商品遇见假货,买家一般可以在住所地法院起诉。也就是说,买家可以“不出家门”就让违法者遭到制裁。
3、“一经拍得,概不退货”规定是不是有效?
在互联网购物中,格式条约经常见到。譬如“一经售出,非水平问题不能退换”“一经拍得,不退不换”等。此类格式条约,一般应为无效,由于买家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,买家享有7天无理由退货的权利,上述条约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。
4、遭遇“用户已付款,卖家不发货”如何解决?
买家下单购买产品,并已支付货款,企业却称未对买家订单进行确认,合同尚未成立,买家无权需要发货。遇见这样的情况,法院要依据个案详细情况综合断定。譬如,买家在下单时,企业提供的选项里对商品的型号、颜色、大小、数目、性能等细节均有明确规定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买家下单请求和支付货款的行为经过系统确认有效,则合同确立,卖家需履行提供产品义务。
5、如何维权?
因为买家通过互联网购买的多是食品、服饰、日用品等价值不是太高的产品,发生争议时,怎么样维权才能耗时较少、本钱较低成为困扰买家的一大难点。目前,国内一些大型网上购物平台正在逐步打造第三方争议调解机制,即邀请知名法律专家、电商专家担任调解员,协调交易双方通过解决争端,买家可以参考自己状况,申请该项服务。
关于买家维权的方法其实也老生常谈了,无非就是协商、投诉与诉讼,当事人假如消费维权的涉及金额较大的话,最好可以找个买的假货专业的律师咨询一下。